W1-d3 0465~0679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0465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
0466 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
0467 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
0468 。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
0469 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
0470 。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
0471 境界法身。
0472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
0473 。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
0474 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
0475 自性。欲見種種色相。
0476 大慧。
0477 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
0478 生。
0479 大慧。
0480 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
0481 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
0482 眾色像。
0483 大慧。
0484 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
0485 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
0486 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
0487 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
0488 大慧。
0489 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
0490 知是意識因。彼身轉。彼不作是念。
0491 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而
0492 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
0493 。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
0494 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
0495 然後入禪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
0496 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
0497 受不具故滅。
0498 大慧。
0499 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
0500 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
0501 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
0502 了。餘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
0503 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
0504 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
0505 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
0506 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
0507 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
0508 。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
0509 如是等因。悉已超度。
0510 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
0511 勝知識。
0512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0513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0514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0515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0516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0517 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
0518 淡味眾華果。日月與光明。
0519 非異非不異。海水起波浪。
0520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0521 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
0522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0523 謂彼藏識處。種種諸識轉。
0524 謂以彼意識。思惟諸相義。
0525 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
0526 譬如海波浪。是則無差別。
0527 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
0528 心名採集業。意名廣採集。
0529 諸識識所識。現等境說五。
0530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0531 青赤諸色相。眾生發諸識。
0532 如浪種種法。云何惟願說。
0533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0534 青赤諸雜色。波浪悉無有。
0535 採集業說心。開悟諸凡夫。
0536 彼業悉無有。自心所攝離。
0537 所攝無所攝。與彼波浪同。
0538 受用建立身。是眾生現識。
0539 於彼現諸業。譬如水波浪。
0540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0541 大海波浪性。鼓躍可分別。
0542 藏與業如是。何故不覺知。
0543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0544 凡夫無智慧。藏識如巨海。
0545 業相猶波浪。依彼譬類通。
0546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0547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
0548 如來照世間。為愚說真實。
0549 已分部諸法。何故不說實。
0550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0551 若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
0552 譬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0553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
0554 境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0555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
0556 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0557 譬如工畫師。及與畫弟子。
0558 布彩圖眾形。我說亦如是。
0559 彩色本無文。非筆亦非素。
0560 為悅眾生故。綺錯繪眾像。
0561 言說別施行。真實離名字。
0562 分別應初業。修行示真實。
0563 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
0564 此為佛子說。愚者廣分別。
0565 種種皆如幻。雖現無真實。
0566 如是種種說。隨事別施設。
0567 所說非所應。於彼為非說。
0568 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
0569 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
0570 妄想非境界。聲聞亦非分。
0571 哀愍者所說。自覺之境界。
0572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
0573 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
0574 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
0575 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
0576 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
0577 之相。
0578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
0579 。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0580 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
0581 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
0582 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捨跛驢
0583 心智慧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於
0584 彼上三相修生。
0585 大慧。
0586 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
0587 。彼修習生。
0588 大慧。
0589 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
0590 大慧。
0591 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
0592 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
0593 生。
0594 大慧。
0595 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
0596 。能到自覺聖智境界。
0597 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0598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
0599 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
0600 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
0601 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
0602 別所依。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
0603 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相妄想
0604 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
0605 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
0606 。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
0607 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
0608 議所行境界。畢定捨離五法自性。諸
0609 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起幻境
0610 界。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
0611 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0612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
0613 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
0614 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
0615 大慧。
0616 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
0617 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
0618 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
0619 大慧。
0620 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
0621 增長。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
0622 大慧。
0623 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
0624 作想。
0625 大慧。
0626 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
0627 。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
0628 乃至微塵分別自性。悉不可得。
0629 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
0630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
0631 。得無妄想者。見不生想已。隨比思
0632 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0633 佛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
0634 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
0635 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
0636 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
0637 無角。
0638 大慧。
0639 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
0640 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
0641 。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
0642 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
0643 大慧。
0644 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
0645 應作想。
0646 大慧。
0647 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
0648 大慧。
0649 復有餘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
0650 。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
0651 起分齊見妄想。
0652 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
0653 大慧。
0654 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
0655 事分別當知。
0656 大慧。
0657 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
0658 。非彼無虛空。
0659 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
0660 大慧。
0661 又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
0662 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
0663 若言觀餘物者。彼法亦然。
0664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當
0665 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
0666 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
0667 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
0668 現方便而教授之。
0669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0670 色等及心無。色等長養心。
0671 身受用安立。識藏現眾生。
0672 心意及與識。自性法有五。
0673 無我二種淨。廣說者所說。
0674 長短有無等。展轉互相生。
0675 以無故成有。以有故成無。
0676 微塵分別事。不起色妄想。
0677 心量安立處。惡見所不樂。
0678 覺想非境界。聲聞亦復然。
0679 救世之所說。自覺之境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第一
W1-d4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22/09/Langka-W1-d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