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楞嚴好開心】初七第一日 W1-d1
✓信/教法. ✓解/理法. 行/行法. 證/果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第一 0001∼025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菩薩戒弟子
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筆受
卷第一
* 1.無漏大阿羅漢已入菩薩乘
* 2.佛頂神咒救護阿難脫離婬難
* 3.十方如來一門超出的妙莊嚴路
* 4.真心vs.妄想及出離生死須知
* 5.阿難七處徵詢見覺能知的心
*** 1
0001 如是我聞。
0002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
0003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
0004 漏大阿羅漢。
0005 佛子住持。善超諸有。
0006 能於國土。成就威儀。
0007 從佛轉輪。妙堪遺囑。
0008 嚴淨毗尼。弘範三界。
0009 應身無量。度脫眾生。
0010 拔濟未來。越諸塵累。
0011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
0012 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
0013 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
0014 復有無量辟支無學。並其初心。同來
0015 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
0016 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
0017 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
0018 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
0019 仙音。徧十方界。恆沙菩薩來聚道場
0020 。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 2
0021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
0022 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饈無上妙
0023 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
0024 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
0025 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
0026 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
0027 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
0028 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
0029 。於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0030 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
0031 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
0032 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
0033 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
0034 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
0035 。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
0036 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0037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
0038 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
0039 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
0040 。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
0041 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
0042 願聞法要。
0043 於時。世尊。
0044 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
0045 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0046 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銷滅。提
0047 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 3
0048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
0049 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
0050 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
0051 那。最初方便。
0052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
0053 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
0054 。承受聖旨。
0055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
0056 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
0057 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
0058 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
0059 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 4
0060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
0061 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
0062 世間深重恩愛。
0063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
0064 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瑠璃。常自思
0065 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
0066 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
0067 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
0068 。從佛剃落。
0069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
0070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
0071 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
0072 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0073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
0074 心。詶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
0075 。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0076 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
0077 相。
*** 5
*** 心在哪裡?
0078 阿難。
0079 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
0080 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0081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
0082 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
0083 。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0084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
0085 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
0086 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
0087 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
0088 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
0089 目。今何所在。
*** 5.1 心不是住在身內
*** 浮根四塵:眼耳鼻舌四種浮塵根
0090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
0091 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
0092 。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
0093 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
0094 內。
0095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
0096 陀林。今何所在。
0097 世尊。
0098 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
0099 陀林。實在堂外。
0100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0101 世尊。
0102 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
0103 是外望。方矚林園。
0104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0105 世尊。
0106 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
0107 遠瞻見。
0108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
0109 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
0110 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0111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
0112 見林泉。無有是處。
0113 阿難。
0114 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
0115 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
0116 。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
0117 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
0118 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
0119 。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
0120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
0121 在身內。無有是處。
*** 5.2 心不是住在身外
0122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
0123 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
0124 。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
0125 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
0126 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
0127 。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
0128 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0129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
0130 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
0131 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
0132 不。
0133 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
0134 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
0135 一人。能令眾飽。
0136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
0137 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
0138 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
0139 。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
0140 分別不。
0141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0142 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
0143 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
0144 身外。無有是處。
*** 5.3 心不是潛伏在眼根裏,如瑠璃合
0145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
0146 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
0147 。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0148 佛言。處今何在。
0149 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
0150 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
0151 。取瑠璃椀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
0152 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
0153 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
0154 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0155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
0156 如瑠璃。彼人當以瑠璃籠眼。當見山
0157 河。見瑠璃不。
0158 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瑠璃籠眼。實
0159 見瑠璃。
0160 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瑠璃合者。當見
0161 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
0162 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
0163 。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瑠璃合。
0164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
0165 伏根裏。如瑠璃合。無有是處。
*** 5.4 見暗不能稱為見內
0166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
0167 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
0168 。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
0169 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
0170 為見內。是義云何。
0171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
0172 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
0173 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
0174 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
0175 室暗中。皆汝焦腑。
0176 若不對者。云何成見。
0177 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
0178 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
0179 見面。內對不成。
0180 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
0181 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
0182 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
0183 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
0184 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
0185 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
0186 內者。無有是處。
*** 5.5 不是由法生心,隨所合處而有
0187 阿難言。我常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
0188 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0189 。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
0190 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
0191 三處。
0192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
0193 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
0194 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
0195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
0196 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
0197 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
0198 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
0199 面。
0200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
0201 非義。
0202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
0203 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
0204 。若見物者。云何名死。
0205 阿難。
0206 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
0207 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徧
0208 體。為不徧體。
0209 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
0210 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
0211 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
0212 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0213 若徧體者。同前所挃。
0214 若不徧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
0215 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
0216 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
0217 有是處。
*** 5.6 心不在中間(譬如:身、處;根塵)
0218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
0219 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
0220 。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
0221 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
0222 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
0223 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
0224 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
0225 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
0226 。為當在身。
0227 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
0228 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
0229 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
0230 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
0231 。表體既混。心應雜亂。
0232 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
0233 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
0234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0235 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
0236 。為復兼二。為不兼二。
0237 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
0238 敵兩立。云何為中。
0239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
0240 何為相。
0241 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 5.7 一切無著,不能稱為覺知心
0242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
0243 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
0244 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
0245 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
0246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
0247 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0248 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
0249 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
0250 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
0251 為無。
0252 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
0253 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
0254 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
0255 。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大佛頂首楞嚴經》
【回向】
一切善根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願諸有情皆同證得一切智智。
讀誦大乘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願以此功德。回向諸眾生。
解脫三界苦。悉發菩提心。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下一則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22/07/w1-d2-372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