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05】阿蘭若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五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阿蘭若品第五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常精進,承
佛威神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
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蘭若
處是菩提道場,若有發心求菩提者,不
應捨離阿蘭若處。是蘭若中有多眾生,虎
豹豺貌毒蟲惡獸,乃至飛鳥及與獵師,不
識如來、不聞正法、又不敬僧,此諸有情
無復善根遠離解脫,何故如來令修學人
住阿蘭若速得成佛?唯願世尊!為諸眾
生分別解說決疑令喜,發菩提心使不退
轉。」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以大慈問於如來清淨解脫,饒益未
來諸修行者,功德無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今為汝分別演說阿蘭若處種種功德。」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
薩:「如汝所說,阿蘭若處得成聖者,山林之
中多諸眾生,以何因緣不得成佛?是義不
然。所以者何?彼諸眾生不識三寶,不知厭
足,不識善惡,於山林中,雖有世間種種珍
寶,而不能知伏藏之處,菩薩摩訶薩即不
如是。善男子!菩薩能知佛法僧寶是出世
寶,七珍伏藏是世間寶,悉能辨其種種色
相,知其所在而不貪求,亦不樂見,何況
手取?菩薩出家,發堅固心不惜身命,捨
離父母六親眷屬,樂住山林常作是念:『假
使三千大千世界劫盡之時,七日並出,火災
熾然焚燒萬物,日月星辰妙高山王,及七金
山鐵圍山等,時至皆散。三界之頂非非想天,
八萬劫盡,還生下地,轉輪聖王千子圍遶,
七寶眷屬四洲咸伏,壽命報盡須臾不停。我
今亦爾,假使壽年滿一百歲,七寶具足受
諸快樂,琰魔使至不免無常。』作是思惟:『我
今不如代其父母及諸眾生修菩薩行,當
得金剛不壞之身,還來三界救度父母。』作
是願已,住阿蘭若,為諸眾生發弘誓願。
上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已來,
常於露地長坐不臥。』中根菩薩發是願言:
『願我未得成佛已來,於樹葉中常坐不臥。』
下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已來,
於石室中常坐不臥。』如是三根出家菩薩,
坐三種座,各作是念:『過去菩薩坐於此座,
而能證得陀羅尼門功德自在;過現未來諸
菩薩等皆於此座,得陀羅尼修證自在;我
亦如是今坐此處,必當成就於陀羅尼而
得自在。若未成就得自在者,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 「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四無量心,
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
五通神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得圓滿六波羅蜜,終不捨離阿蘭若處。
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善巧方便,終不捨
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調伏一切有
情,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
圓滿四種攝法,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
菩薩,未能修習六念之法,終不捨離阿蘭
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多聞智慧,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堅
固信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能斷除六十二見,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能修習八種正道,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永斷二障習氣,
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
滿隨病與藥微妙智慧,終不捨離阿蘭若
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大菩提心,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恒
沙三昧,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能成就無量神通,終不捨離阿蘭若處。
或有菩薩,以定通力見十八空而心不
驚,如是大事若未成就,終不捨離阿蘭
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一切智智,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
一切種智,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得修習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十地萬
行,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於百劫
中未能修行相好之業,終不捨離阿蘭若
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如來四智,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證大
涅槃,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坐金
剛座未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
坐不起,是名菩薩阿蘭若行。善男子!出家
菩薩發菩提心入於山林,坐三種座鍊磨
身心,經三大劫而修萬行,證得無上正等
菩提。」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昔諸如來因地時,  住阿蘭若離塵處,
伏斷煩惱所知障,  超過三界證菩提。
過去菩薩修行願,  以阿蘭若為舍宅,
阿僧祇劫修福智,  十地究竟證三身。
未來菩薩求佛果,  入於深山修妙行,
斷除二障生死因,  當證三空真解脫。
現在十方諸菩薩,  修持萬行住空閑,
不惜身命求菩提,  念念證得無生智。
若欲速證深三昧,  因修妙定起神通,
阿蘭若處心無諍,  能變大地為七寶。
若欲遊戲十方國,  往來自在運神通,
供養諸佛利群生,  住阿蘭若無畏處。
欲證有無如幻智,  了達諸法本來空,
住阿蘭若菩提場,  令眾亦入真解脫。
若欲速得如如智,  證會諸法如如性,
盡大劫海利群生,  當住蘭若空寂處。
若人欲得難思智,  妙高山王納芥子,
山王芥子不壞相,  入於蘭若神通室。
若人欲得無礙智,  以一妙音演說法,
隨類眾生各得解,  當住蘭若修妙觀。
若欲無生及無滅,  應現十方諸國土,
放光說法利群生,  莫離蘭若空寂室。
若以足指按大地,  令十方界皆振動,
覩相發心除邪見,  當住蘭若觀自心。
若欲諸佛出現時,  最初獻於微妙供,
檀波羅蜜皆圓滿,  住阿蘭若修妙行。
若人於佛涅槃時,  最後供養成檀義,
永斷貧窮及八難,  誓願住於蘭若中。
若欲福智皆圓滿,  未來諸佛臨涅槃,
受佛付囑廣弘宣,  住阿蘭若修六念。
若於諸佛涅槃後,  結集遺法度眾生,
助於諸佛讚真乘,  住阿蘭若空寂舍。
人天大師薄伽梵,  難見難遇過優曇,
若欲奉覲修供養,  當住蘭若弘悲願。
眾寶之尊法為最,  成佛化利皆由此,
如人欲得常聽法,  住阿蘭若修梵行。
始從今身至佛身,  常願發心弘正教,
乃至未得大菩提,  念念不捨阿蘭若。
若人欲報父母恩,  代於父母發誓願,
入阿蘭若菩提場,  晝夜常修於妙道。
若欲現世增福智,  當來不墮八難中,
如是有情發善心,  住阿蘭若修悲願。
三世菩薩求真覺,  得道涅槃蘭若中,
是故名為大道場,  三乘聖眾皆同處。
菩薩厭苦入山林,  為度群生求聖道,
自未成佛先度佗,  六道四生皆悲愍。
上根菩薩居露地,  中根菩薩居葉中,
下根菩薩居石室,  未成佛道常不臥。
三世菩薩住蘭若,  得陀羅尼自在力,
今我誓同菩薩心,  未得總持恒止此。
得大菩提在蘭若,  入大圓寂由住處,
菩薩起於金剛智,  斷惑證真成妙覺。
廣化眾生遊聚落,  為求寂滅樂山林,
萬行因滿果亦圓,  盡未來時度群品。」
爾時,世尊,演說如是出家菩薩阿蘭那行,無
量菩薩證極喜地;恒河沙等無數菩薩,永離
相用微細煩惱,證不動地;不可說不可說菩
薩摩訶薩,斷一切障入妙覺地;無邊有情
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萬七
千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序品第一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1.html

報恩品第二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2.html

厭捨品第三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3.html

無垢性品第四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4.html

阿蘭若品第五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5.html

離世間品第六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6.html

厭身品第七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7.html

波羅蜜多品第八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8.html

功德莊嚴品第九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09.html

觀心品第十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10.html

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11.html

成佛品第十二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12.html

囑累品第十三
https://lengyanfoods.blogspot.com/2019/03/mind-ground-1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心地觀經10-0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10-02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觀心品第十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 心法本無。不染塵穢。 云何心法。染貪瞋癡。 於三世法。誰說為心。 過去心。已滅。 未來心。未至。 現在心。不住。 諸法之內。性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