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楞嚴經專讀1-2七處徵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1-2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 如是愛樂,用我心目 ***

阿難。
我今問汝。
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
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阿難白佛言。
世尊。
如是愛樂。用我心目。
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
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 降伏塵勞,要當知賊所在 ***

佛告阿難。
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
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
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
是兵要當知賊所在。
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 七處徵心1-覺了能知之心在身內 ***

阿難白佛言。
世尊。
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
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
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
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佛告阿難。
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
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
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世尊。
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
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世尊。
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佛告阿難。
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
亦有眾生。在此堂中。
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阿難答言。
世尊。
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
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
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
爾時先合了知內身。
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
縱不能見心肝脾胃。
爪生。髮長。筋轉。脈搖。
誠合明了。如何不知。
必不內知。云何知外。

是故應知。
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
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2-覺知心在身外 ***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
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
所以者何。
譬如燈光。然於室中。
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
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
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是義必明。將無所惑。
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佛告阿難。
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
循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
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

阿難答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
云何一人。能令眾飽。

佛告阿難。
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
身心相外。自不相干。
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
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
若相知者。云何在外。
是故應知。
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
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3-覺知心潛在根內 ***

阿難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
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
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佛言。處今何在。

阿難言。
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
如我思忖。潛伏根裏。
猶如有人。取瑠璃椀。合其兩眼。
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
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在內者。為在根故。
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佛告阿難。
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瑠璃。
彼人當以瑠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瑠璃不。

如是。世尊。
是人當以瑠璃籠眼。實見瑠璃。

佛告阿難。
汝心若同瑠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
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
若不能見。云何說言。
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瑠璃合。

是故應知。
汝言。覺了能知之心。
潛伏根裏。如瑠璃合。
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4-見暗名為見內 ***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今又作如是思惟。
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
有藏則暗。有竅則明。
今我對佛。
開眼見明。名為見外。
閉眼見暗。名為見內。
是義云何。

佛告阿難。
汝當閉眼見暗之時。
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

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
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
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不對者。云何成見。

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

見面若成。
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
若在虛空。自非汝體。
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
汝眼已知。身合非覺。
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
即汝一身。應成兩佛。

是故應知。
汝言。見暗名見內者。
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5-覺知心隨合則有 ***

阿難言。
我常聞佛開示四眾。
由心生故。種種法生。
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我今思惟。
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
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佛告阿難。
汝今說言。
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

是心無體。則無所合。
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是義不然。

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
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
若復內出。還見身中。
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阿難言。
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佛言。
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
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
若見物者。云何名死。

阿難。
又汝覺了能知之心。
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
今在汝身。為復徧體。為不徧體。

若一體者。
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
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

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若徧體者。同前所挃。

若不徧者。
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
今汝不然。

是故應知。
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6-覺知心在根塵內 ***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
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外。
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
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
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

佛言。
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
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

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
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
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何以故。
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
表體既混。心應雜亂。

阿難言。
我所說中。非此二種。
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
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佛言。
汝心若在根塵之中。
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
若兼二者。
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

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 七處徵心7-覺知心在無著 ***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
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
常言。覺知分別心性。
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
一切無著。名之為心。
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佛告阿難。
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
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
汝不著者。為在。為無。

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
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是故應知。
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所是處。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專讀1明白常住真心之見性

1-1.阿難啟請得成菩提最初方便

1-2.七處徵心

1-3.二種根本及法身真心常住

1-4.十番顯見1~5

1-5.十番顯見6~10

1-6.眾生輪迴的二種顛倒妄見

1-7.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心地觀經10-0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10-02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觀心品第十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 心法本無。不染塵穢。 云何心法。染貪瞋癡。 於三世法。誰說為心。 過去心。已滅。 未來心。未至。 現在心。不住。 諸法之內。性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