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 阿難二度祈請 ***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
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
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彼所轉。溺於婬舍。
當由不知真際所詣。
惟願世尊。大慈哀愍。
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
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 二種根本:真心、妄心 ***
佛告阿難。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
乃至別成聲聞。緣覺。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
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云何二種。
阿難。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由諸眾生遺此本明。
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 前塵虛妄相想非是真心 ***
阿難。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
今復問汝。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
語阿難言。汝今見不。
阿難言。見。
佛言。汝何所見。
阿難言。
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將誰見。
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
佛告阿難。
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
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
如來現今徵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
此非我心。當名何等。
佛告阿難。
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
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
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
我心何獨供養如來。
乃至徧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
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
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
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
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 法身真心常住 ***
爾時世尊。
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阿難。
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
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若汝執恡。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
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
世間一切諸修學人。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專讀1明白常住真心之見性
1-1.阿難啟請得成菩提最初方便
1-1.阿難啟請得成菩提最初方便
1-2.七處徵心
1-3.二種根本及法身真心常住
1-4.十番顯見1~5
1-5.十番顯見6~10
1-6.眾生輪迴的二種顛倒妄見
1-7.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