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2-2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卷第三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卷第三
復次阿難。
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 眼入 ***
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 眼入 ***
阿難。
即彼目睛。瞪發勞者。
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明.暗二種妄塵。
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
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
即彼目睛。瞪發勞者。
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明.暗二種妄塵。
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
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
當知是見。非明.暗來。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當知是見。非明.暗來。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
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
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
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若從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
又空自觀。何關汝入。
又空自觀。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耳入 ***
*** 耳入 ***
阿難。
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
耳根勞故。頭中作聲。
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動.靜二種妄塵。
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
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
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
耳根勞故。頭中作聲。
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動.靜二種妄塵。
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
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
當知是聞。非動.靜來。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當知是聞。非動.靜來。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動。
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
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
若從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若於空出。有聞成性。即非虛空。
又空自聞。何關汝入。
又空自聞。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鼻入 ***
*** 鼻入 ***
阿難。
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
則於鼻中聞有冷觸。
因觸分別通.塞.虛.實。
如是乃至諸香臭氣。
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通.塞二種妄塵。
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齅聞性。
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無體。
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
則於鼻中聞有冷觸。
因觸分別通.塞.虛.實。
如是乃至諸香臭氣。
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通.塞二種妄塵。
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齅聞性。
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無體。
當知是聞。非通.塞來。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若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
如因塞有。通則無聞。
云何發明香.臭等觸。
如因塞有。通則無聞。
云何發明香.臭等觸。
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機。本無自性。
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齅汝鼻。
空自有聞。何關汝入。
空自有聞。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鼻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舌入 ***
*** 舌入 ***
阿難。
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
其人若病。則有苦味。
無病之人。微有甜觸。
由甜與苦。顯此舌根。
不動之時。淡性常在。
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甜.苦.淡二種妄塵。
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
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
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
其人若病。則有苦味。
無病之人。微有甜觸。
由甜與苦。顯此舌根。
不動之時。淡性常在。
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甜.苦.淡二種妄塵。
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
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
當知如是嘗苦.淡知。
非甜.苦來。非因淡有。
又非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當知如是嘗苦.淡知。
非甜.苦來。非因淡有。
又非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
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
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從舌生。必無甜.淡及與苦塵。
斯知味根。本無自性。
斯知味根。本無自性。
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
又空自知。何關汝入。
又空自知。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身入 ***
*** 身入 ***
阿難。
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
若冷勢多。熱者從冷。
若熱功勝。冷者成熱。
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
涉勢若成。因於勞觸。
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離.合二種妄塵。
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覺性。
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
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
若冷勢多。熱者從冷。
若熱功勝。冷者成熱。
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
涉勢若成。因於勞觸。
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離.合二種妄塵。
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覺性。
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
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
不於根出。又非空生。
何以故。
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
不於根出。又非空生。
何以故。
若合時來。離當已滅。云何覺離。
違.順二相。亦復如是。
違.順二相。亦復如是。
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
則汝身知。元無自性。
則汝身知。元無自性。
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身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意入 ***
*** 意入 ***
阿難。
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
覽塵斯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
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知根。
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
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
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
覽塵斯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
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知根。
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
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
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
當知如是覺知之根。
非寤.寐來。非生.滅有。
不於根出。亦非空生。
何以故。
當知如是覺知之根。
非寤.寐來。非生.滅有。
不於根出。亦非空生。
何以故。
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何為寐。
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
若從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者。
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
若從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者。
若從根出。
寤.寐二相。隨身開合。
離斯二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
寤.寐二相。隨身開合。
離斯二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
若從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大佛頂首楞嚴經》
2-2.六入本如來藏性
2-3.十二處本如來藏性
2-4.十八界本如來藏性
2-5.七大(地火水風)本如來藏性
2-6.七大(空見識)本如來藏性
2-7.阿難大眾說偈讚佛
2-8.富樓那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2-9.富樓那問:云何五大周徧法界
2-10.狂性自歇即菩提
楞嚴經專讀2如來藏妙真如性舉例
2-1.五陰本如來藏性
2-1.五陰本如來藏性
2-2.六入本如來藏性
2-3.十二處本如來藏性
2-4.十八界本如來藏性
2-5.七大(地火水風)本如來藏性
2-6.七大(空見識)本如來藏性
2-7.阿難大眾說偈讚佛
2-8.富樓那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2-9.富樓那問:云何五大周徧法界
2-10.狂性自歇即菩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