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楞嚴經專讀1-4十番顯見1∼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1-4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 說食不飽 ***

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
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失我本心。身雖出家。心不入道。
譬如窮子。捨父逃逝。
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世尊。
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 屈指成拳對比眼見 ***

即時如來。
從胸卍字。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徧。
徧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
旋至阿難及諸大眾。

告阿難言。
吾今為汝。建大法幢。
亦令十方一切眾生。
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阿難。
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
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

阿難言。
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
清淨所生。故有光明。
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難。
如來今日實言告汝。
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阿難。
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
若無汝眼。不成汝見。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

阿難言。
唯然。世尊。
既無我眼。不成我見。
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佛告阿難。
汝言相類。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無手人。拳畢竟滅。
彼無眼者。非見全無。
所以者何。
汝試於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
彼諸盲人。必來答汝。
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
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

阿難言。
諸盲眼前。唯覩黑暗。云何成見。

佛告阿難。
諸盲無眼。唯覩黑暗。
與有眼人。處於暗室。
二黑有別。為無有別。

如是。世尊。
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 顯見是心 ***

阿難。
若無眼人。全見前黑。
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
彼暗中人。全見前黑。
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

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
又則燈觀。何關汝事。
是故當知。
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
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
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
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 客塵的意義 ***

爾時世尊。
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
誨敕阿難及諸大眾。

我初成道。於鹿園中。
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
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
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
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
因悟客塵二字成果。

世尊。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
宿食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
若實主人。自無攸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
以不住者。名為客義。

又如新霽。清暘升天。
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
塵質搖動。虛空寂然。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
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佛言。如是。

*** 顯見不動 ***

即時如來。於大眾中。
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
謂阿難言。汝今何見。

阿難言。
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

佛告阿難。
汝見我手眾中開合。
為是我手有開有合。
為復汝見有開有合。

阿難言。
世尊寶手眾中開合。
我見如來手自開合。
非我見性有開有合。

佛言。誰動誰靜。

阿難言。
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

佛言。如是。

如來於是從輪掌中。
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迴首右盼。
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又則迴首左盼。

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

阿難言。
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
故左右觀。頭自搖動。

阿難。
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

世尊。
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佛言。如是。

於是如來普告大眾。
若復眾生。
以搖動者。名之為塵。
以不住者。名之為客。
汝觀阿難。頭自搖動。見無所動。
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
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 波斯匿王問佛 ***卷第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
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
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
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
我昔未承諸佛誨敕。
見迦旃延。毗羅胝子。
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
我雖值佛。今猶狐疑。
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
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 生滅身心 ***

佛告大王。
汝身現在。今復問汝。
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

世尊。
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
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
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佛言。
如是。大王。
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

世尊。
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
而今頹齡。迫於衰耄。
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
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

王言。
世尊。
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
何以故。
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
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世尊。
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
若復令我微細思惟。
其變寧為一紀二紀。實為年變。
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
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 顯見不滅 ***

佛告大王。
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
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佛言。
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

王言。
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
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

佛言。
大王。如汝所說。
二十之時。衰於十歲。
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
則汝三歲。見此河時。
至於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
如三歲時。宛然無異。
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
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
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
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
大王。
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
皺者為變。不皺非變。
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云何於中。受汝生死。
而猶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
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 顯見不失 ***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
世尊。
若此見聞。必不生滅。
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
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為正為倒。

阿難言。
世間眾生以此為倒。
而我不知誰正誰倒。

佛告阿難。
若世間人以此為倒。
即世間人將何為正。

阿難言。
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則名為正。

佛即豎臂。告阿難言。
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
如來之身。名正徧知。
汝等之身。號性顛倒。
隨汝諦觀汝身佛身。
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為顛倒。

於時阿難與諸大眾。
瞪矇瞻佛。目睛不瞬。
不知身心顛倒所在。

*** 身心內外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 ***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
發海潮音。徧告同會諸善男子。

我常說言。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圓明妙性。
認悟中迷。晦昧為空。
空晦暗中。結暗為色。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
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
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
我雖承佛如是妙音。
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
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
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
願佛哀愍。
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 因指看月 ***

佛告阿難。
汝等尚以緣心聽法。
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
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何以故。
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
何以故。
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 真心無所去 ***

汝亦如是。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
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

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

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
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
拘舍離等。昧為冥諦。

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
云何為主。

*** 顯見無還 ***

阿難言。
若我心性各有所還。
則如來說妙明元心。云何無還。
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
且汝見我。見精明元。
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

阿難。
此大講堂。洞開東方。
日輪升天。則有明耀。
中夜黑月。雲霧晦暝。則復昏暗。
戶牖之隙。則復見通。
牆宇之間。則復觀壅。
分別之處。則復見緣。
頑虛之中。徧是空性。
鬱[土孛]之象。則紆昏塵。
澄霽斂氛。又觀清淨。

阿難。
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云何本因。

阿難。
此諸變化。明還日輪。
何以故。
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

暗還黑月。
通還戶牖。
壅還牆宇。
緣還分別。
頑虛還空。
鬱[土孛]還塵。
清明還霽。
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

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
何以故。
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
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
於生死中。常被漂溺。
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專讀1明白常住真心之見性

1-1.阿難啟請得成菩提最初方便

1-2.七處徵心

1-3.二種根本及法身真心常住

1-4.十番顯見1~5

1-5.十番顯見6~10

1-6.眾生輪迴的二種顛倒妄見

1-7.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心地觀經10-0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10-02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觀心品第十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 心法本無。不染塵穢。 云何心法。染貪瞋癡。 於三世法。誰說為心。 過去心。已滅。 未來心。未至。 現在心。不住。 諸法之內。性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