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2-6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 空大 ***
阿難。
空性無形。因色顯發。
如室羅城。去河遙處。
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
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
新立安居。鑿井求水。
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空性無形。因色顯發。
如室羅城。去河遙處。
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
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
新立安居。鑿井求水。
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阿難。
若復此空。無因自生。
未鑿土前。何不無礙。
唯見大地。逈無通達。
若復此空。無因自生。
未鑿土前。何不無礙。
唯見大地。逈無通達。
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
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
則土出時。空何不出。
則土出時。空何不出。
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
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汝更審諦。諦審諦觀。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如是虛空。因何所出。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
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如是虛空。因何所出。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
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若此虛空。性圓周徧。本不動搖。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
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
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
性覺真空。性空真覺。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性覺真空。性空真覺。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
十方虛空。亦復如是。
圓滿十方。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
十方虛空。亦復如是。
圓滿十方。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見大 ***
阿難。
見覺無知。因色.空有。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
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
則明.暗等。因見分析。
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
為同一體。為非一體。
或同非同。或異非異。
阿難。
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
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
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
必一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
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必一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
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
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
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
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
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
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
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
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
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
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
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
如是見精。因何所出。
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
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
如是見精。因何所出。
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
若見聞知。性圓周徧。本不動搖。
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
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
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
為生為滅。為同為異。
為非生滅。為非同異。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
為生為滅。為同為異。
為非生滅。為非同異。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
性見覺明。覺精明見。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性見覺明。覺精明見。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如一見根。見周法界。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
妙德瑩然。徧周法界。
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
妙德瑩然。徧周法界。
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識大 ***
阿難。
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
汝今徧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
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
汝識於中。次第標指。
此是文殊。
此富樓那。
此目犍連。
此須菩提。
此舍利弗。
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
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
阿難。
若汝識性。生於見中。
如無明.暗及與色.空。
四種必無。元無汝見。
見性尚無。從何發識。
若汝識性。生於見中。
如無明.暗及與色.空。
四種必無。元無汝見。
見性尚無。從何發識。
若汝識性。生於相中。
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
明.暗不矚。即無色.空。
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
明.暗不矚。即無色.空。
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若生於空。非相非見。
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
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
縱發汝識。欲何分別。
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
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
縱發汝識。欲何分別。
若無此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
汝更細詳。微細詳審。
見託汝睛。相推前境。
可狀成有。不相成無。
如是識緣。因何所出。
識動見澄。非和非合。
聞聽覺知。亦復如是。
不應識緣。無從自出。
見託汝睛。相推前境。
可狀成有。不相成無。
如是識緣。因何所出。
識動見澄。非和非合。
聞聽覺知。亦復如是。
不應識緣。無從自出。
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
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
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
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
汝應觀此六處識心。
為同為異。為空為有。
為非同異。為非空有。
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
汝應觀此六處識心。
為同為異。為空為有。
為非同異。為非空有。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
性識明知。覺明真識。
妙覺湛然。徧周法界。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性識明知。覺明真識。
妙覺湛然。徧周法界。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大佛頂首楞嚴經》
2-2.六入本如來藏性
2-3.十二處本如來藏性
2-4.十八界本如來藏性
2-5.七大(地火水風)本如來藏性
2-6.七大(空見識)本如來藏性
2-7.阿難大眾說偈讚佛
2-8.富樓那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2-9.富樓那問:云何五大周徧法界
2-10.狂性自歇即菩提
楞嚴經專讀2如來藏妙真如性舉例
2-1.五陰本如來藏性
2-1.五陰本如來藏性
2-2.六入本如來藏性
2-3.十二處本如來藏性
2-4.十八界本如來藏性
2-5.七大(地火水風)本如來藏性
2-6.七大(空見識)本如來藏性
2-7.阿難大眾說偈讚佛
2-8.富樓那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2-9.富樓那問:云何五大周徧法界
2-10.狂性自歇即菩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